近日,由中国建设报社、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知名建筑业企业代表参会。
此次论坛以“新业态•新动能•新机遇——以‘十四五’规划蓝图谋划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旨,设置专家演讲、主旨演讲和3个专题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三五”建筑业发展成就、科学谋划“十四五”改革发展思路,共同探讨建筑业转型升级新策略,分享地区、企业改革新经验,探索经济“双循环”框架下发展新机遇,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建设报社社长王胜军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对建筑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他指出,建筑业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领域,建筑业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需要全行业探讨、研究,落实落地。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全局和前瞻谋划,统筹政策、法规、制度、标准、技术、监管等,各方协同发力,整体推进。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六句话: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新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落实新发展重点任务。他强调,科技创新是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拉伸产业链、延展价值链的有力支撑,要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此外,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显著的制度优势和坚实的改革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毛志兵表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过程安全、精益建造、品质保证,最终实现价值创造”,其实质是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基本方向是推动“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当前,建筑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压力增大、能源资源消耗巨大、工程科技含量不高、未能实现与国际化完全接轨等诸多挑战,科技将在应对这些艰巨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建筑企业不仅要掌握产业链的资源优势,更要以科技创新赋能新业态的开辟,掌握独特的技术能力,占据高端市场,开辟新业态、新市场,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波表示,山西建投集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推进改革改制、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十三五”期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打造一流现代化建筑企业为目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重组重大变化,企业整体实力、行业地位和品牌效应达到了历史高点,实现了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和发展。“十四五”期间,山西建投集团将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全产业链”为引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控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翻一番,再造一个山西建投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向世界500强迈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主体是建筑业,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载体是建筑产业,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为此,要用“产业”思维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叶明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五个一发展路径”:一个经营理念——以“建筑”作为产品、一个组织模式——工程总承包组织管理模式、一个专用体系——专有技术与管理体系、一个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一个产业链条——协同高效的产业链条。他强调,建筑业作为“产业”,必须要树立以“建筑”作为最终产品的经营理念,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率、效益最大化为经营发展目标。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天胜强调,建筑业企业一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要科学统筹规模和效率。在发展理念上,既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盲目追求规模,也不能以牺牲规模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支撑,实现规模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并重。三是要在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四是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改革转型,向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转型、向数字化转型、向合作共赢和混合所有制转型。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宏伟认为,面对目前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业企业要尽快做出抉择。第一,要从要素管理转向资源整合。在市场高度成熟阶段,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跟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第二,要从扩张产能转向构建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环境来定位自己在价值链的位置,一定要构建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要从交易型企业过渡到价值型企业。一个企业存在的法理依据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第四,要从内卷化生态走向国际化生态。中国企业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真正在对抗中、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领先。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兵认为,建筑业企业要坚持市场育企,在优化市场布局中做大企业;坚持创新兴企,在加快科技创新中做优企业;坚持文化强企,在建设知行文化中做强企业。他表示,从国内形势看,国内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交通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从行业发展形势看,建筑行业自身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建筑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快演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业优化升级已经在路上。建筑业企业仍需要强化危机意识、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抢先机、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谈到建筑业产值利润率时,原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汪士和分析称,以2016年为基准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已连续3年下降,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建筑产值利润率过低带来的弊端,包括一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从业人员素质下降、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国际化程度低、工程建设质量大打折扣等。汪士和认为,制定建筑业合理利润率政策势在必行。有了合理利润率,可以极大地增加建筑产业实力,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建筑业税收能够实现大幅增加,职工收入相应增长,可有效拉动内需,继而稳定建筑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建筑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原监事会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欧阳东强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能耗问题凸显出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关注绿色、关注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成了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降低建筑能耗,需要有绿色建筑标准作指导,而如何评价建筑是否是节能绿色建筑,必须要有科学的、完整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支撑。目前,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作为能耗大国之一,了解并推广这些绿色建筑认证和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合理运用节能技术,以建造和改建更多的绿色建筑,是我国当仁不让的责任。
作为民营建筑企业中的领军者,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李振兴认为,“十四五”时期,建筑业企业应当夯实内功谋发展、转型升级赢未来:一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一定要提升自身能力建设,突破“规模不经济”的怪圈,获得成本和竞争优势,才能打破产能过剩的格局;二是要着力解决企业规模与资源之间的匹配性问题,充分挖掘社会优质资源充实企业“资源超市”,实现1+1>2的合作共赢局面;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推动产业布局向全产业链转型、推动市场布局向热点区域转型、推动业务承接向高端业务转型、推动商业模式向工程总承包转型、推动建造模式向绿色建造转型机械阀门隔膜阀、推动管理模式向放权赋能转型,在创新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极。
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卫星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通市以建设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为抓手,推进南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认为,在新时期,企业要生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确定性的改革来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产业增长放缓的压力下,在危机与变局中,甘肃建投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不动摇、坚持引领行业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稳住了企业的基本盘,企业发展实现了稳健增长。
对于数字化转型,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鹏翊分析认为,数字化转型来自生产、管理、生态三个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成功,必须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数字项目,对原有的BIM应用和智慧工地以及项目管理理念进行整合、升级;二是数据驱动的实时管理和协作,企业管理必须是公司层、项目层齐抓共管,通过项企一体化手段,将纵向、横向割裂的壁垒打通,使信息系统横向上实现横向业务协同、纵向支撑决策管控;三是价值链升级,企业要通过IT系统建设、BIM、AI、大数据等的价值链升级,站上“微笑曲线”高端;四是数字化领导力,企业领导层要有变革管理的决心、恒心。
专题讨论期间,围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行业企业如何在变局中构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一话题,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史志与企业文化分会会长李里丁建议,一是生产方式要创新变革,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二是管理模式要创新变革,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三是人才队伍建设要跟上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素质都要有大幅提升。苏跃华认为,“十四五”时期,建筑业企业业务模式将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专业化发展将成为大趋势,数字化技术将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关键,行业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为客户服务之间竞争,生态环保、更具人性化的建筑工程将会越来越多,企业将面临产品升级的压力和挑战。重庆大江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斌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民营建筑企业应当看到发展大形势,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王鹏翊提出,企业要构建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他提出,创新的本质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将技术与业务融合,带来的变革可能是颠覆性的。
对于“建筑业‘变革’之中不变的理念和精神”机械阀门隔膜阀,李里丁认为,文化是魂、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前进的旗帜,行业企业必须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苏跃华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发展首位,国企党建要把党的领导嵌入企业治理结构之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姚斌表示,企业的发展,坚持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在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王鹏翊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变原则:一是要坚定信心、持续投入;二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步转型;三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与勘察设计市场监管处调研员张扬介绍了山西省智慧建筑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山西省智慧建筑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创新行业监管机制,搭建了集用工管理、市场监管、信用评价、工程担保、项目远程监管、建材价格发布、行业运行监测和大数据决策分析8个子系统,构建了“数据同源”管理机制和“两场联动”监管机制,实现了从企业、人员的静态监管模式向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动态监管模式转变,为提升建筑市场监管服务能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初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此项创新型举措作为市场监管信息化的先进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
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李淼磊认为,实现法人管项目是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前提。他表示,时代在发展,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保税的缴纳、项目经理实名制管理落地等导致成本增加,民营企业中的项目老板联合体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此类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出资到位,公司要有一定的实力。二是企业股东个人在建筑业内只能在一个公司投资,不能脚踩几只船。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有代表公司利益的董事会和较高职业素养的经营班子和专业的团队。四是建章立制,要统一项目的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等系统。五是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骨干团队和企业文化建设。
宏盛建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何丹认为,面对新机遇,中部地区建筑业企业必须把握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完成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建造方式革新,实现从建造到智造的转变,这是尽快缩小与其他地区领军企业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宏盛以信息化为切入口,通过科技创新,尝试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开发了印章智慧管理解决方案“章管家”,建设了上饶建筑科技产业园“建业硅谷”,参建了上饶市首家成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上饶城投远盛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在走出一条高质量持续发展之路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行业升级发展。
嘉宾对话环节,围绕“中部地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李淼磊认为,中部地区建筑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子企业在传统建筑方面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他呼吁企业要提高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和EPC总承包等转型创新工作的战略定位。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耿鹏鹏认为,建筑业企业可以分为四个维度:一是央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进行海外布局;二是头部民营企业和省级建筑业企业,在立足本省的同时进行全国布局、开拓海外市场;三是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在专业化、属地化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定力;四是专业化企业,应在细分领域着力,在专业化方面发挥优势。安徽金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光金认为,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要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业的发展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全力打造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塑造发展新优势。林州二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跃立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以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推进智慧建造为切入点,走绿色环保、低碳高效发展的新路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要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治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三是要培养一支能与建筑工业化相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何丹认为中部地区建筑业转型创新首先要做到把握趋势、抓住优势、顺势而为。建筑业企业要抓住利好的政策机遇,精准识变、科学应变,整合工程的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同时,要抢占建筑业未来科技发展的高地,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有竞争力的建造品牌,走出一条集约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驱动之力”专题论坛期间,嘉宾们就“如何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BIM总监姜立称,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自主BIM技术的研发应用是关键。构力科技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实现了基于自主BIM的装配式建造全流程集成化应用,在湖南省搭建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则是建立了全产业链协同一体的新型智能建造体系。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京辉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重要支撑,是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集成技术全面落地,庞京辉建议:一要逐步完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二要推动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智慧运维的融合,三要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装配式专业人才,促进企业协同共赢,加强全产业链发展。
广西云享数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副院长李云舟认为,BIM技术是驱动建筑业产业升级的基础,是让建筑从建造走向智造的关键技术。BIM应用不仅可实现设计工具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更在设计阶段贯彻工种协同,达成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期的数据传递,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要使建筑实现绿色、智慧、互联目标,加快基于建筑全过程的BIM一体化应用是捷径。
专题讨论期间,谈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驱动力,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方鸿强认为,驱动力是全方位的,企业要在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下足功夫。想从智能制造迈向智能建造,行业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谁能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核心竞争力,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和钢结构体系哪一个更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方向契合这一问题,庞京辉称,企业的任务是将这两个体系的集成做到极致,把评价交给市场,消费者最终会回答这个问题。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取得突破,一是要推动标准化建设,二是要大力倡导智能制造。诚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青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建筑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期,行业企业应当深刻理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新特征,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秉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亮点纷呈。
经查,该公司入户安检落实不严,对燃气用户端使用可调式调压阀等违规行为未进行有效宣传,对不具备用气环境用户端持续供气,且数量较多,存在安全隐患。该公司负责人对自身职责不清晰,对公司管理懈怠,日常培训考核没有起到教育作用。
3月26日下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2024年部直属机关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2024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
3月29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经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批准。
《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二〇二三年)》发布 截至去年年底国家标准超四点四万项
近日发布的《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25项。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标准共44499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16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