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岁尾,回看全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诸多重大事件,都与能源息息相关。
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深刻地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极端天气频发、欧洲能源危机加剧了低碳转型的紧迫感。数十年以来形成的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贸易走向和渠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
世界变织,中国笃行担当。面对深刻而宏阔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支撑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
从年初到岁末,从迎峰度夏到迎峰度冬,能源人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端牢能源饭碗,保障能源安全,守护万家灯火!
实现能源供应有保障、 资源储备有保障、民生用能有保障,有赖于日复一日的厚积和突破——油气开采攀登“地上珠峰”;风电开发驶向深海远洋;光伏产品打开外贸新局;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2023年,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能源保供能力平稳提升。
这一年,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蹄疾步稳。我们见证了“历史性超过”——我国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总装机年内连续突破13亿、14亿大关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这一年,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这一年,三代核电批量开工,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站投产;这一年,“西氢东送”,我国启动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岁末之际,盘点2023年国内、国际能源大事与大势,汲取前行力量,迈上崭新征程。
中国能源报编辑部梳理2023年十大国内能源新闻,共同回顾不平凡的2023,为中国能源产业打call。
标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4月21日,11部门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明确具体目标、搭建体系框架、确定重点内容,对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如何“算得准”,碳排放“怎么减”、“怎么中和”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协调、全面的标准支撑。
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路径6t体育网址。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首批碳达峰试点的确定,有利于调动试点城市和园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打造降碳先行区和引领区,为全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作为我国高技术附加值的绿色转型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外贸出口“新三样”走俏海外。前三季度,“新三样”等产品出口量同比大涨41.7%。
新能源汽车领域,7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猛增83.5%,不断跑出加速度。
锂电池领域,前三季度,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12.3吉瓦,同比强劲增长925%,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在全球市场中,出自中国企业的储能电池产量超75吉瓦时,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55%,产销两旺。
光伏发展更是迅猛。1月—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42.56吉瓦,同比增长144.78%,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的57%;光伏产品出口金额达429亿美元,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90%、72%、34%。截至10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535.76吉瓦,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制造端、应用端齐头并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我国靓丽“新名片”名副其实。
2023年,我国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底气越来越足。
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压力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加速实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联网”、省内主网架“补网”建设,尤其是我国首个“沙戈荒”风光电基地外送电特高压工程——国网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为“沙戈荒”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2023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大幅提速。福建永泰抽蓄电站实现全容量投产,东北地区最大抽蓄电站首台机组投产,西北地区首台抽蓄电站——国网新疆阜康抽蓄电站投产,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抽蓄电站投产……此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t体育网址,2023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加速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优化,保障电力供需实时平衡,有效缓解今夏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局面的同时,也为应对今冬“速冻”天气的挑战积蓄更多力量。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迎来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3.22亿千瓦,首超煤电,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48.8%。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50%,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多,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安全消纳问题日益凸显。2023年7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将对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攀升,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后,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供应市场6t体育网址。
2023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首次分区域核定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同时,要求国家管网集团根据各价区运价率,以及天然气入口与出口的运输距离,计算确定管道运输具体价格,并向社会公开。
这是我国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以来的首次定价,也是首次按照“一区一价”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
“一区一价”落定后,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由20个大幅减少至西北、东北、中东部及西南4个价区,构建了相对统一的运价结构。在“全国一张网”框架下,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相对统一,打破了运价率过多对管网运行的条线分割,有利于实现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促进管道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对构建天然气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确保煤电行业持续健康运行。
“两部制”电价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这块“拼图”日臻完善。“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背景下,降低燃煤发电企业成本,建立能够同时挖掘煤电机组下调能力和激励煤电机组顶峰能力的价格机制十分必要。“两部制”电价的出台,不仅能够巩固和保障煤电的“压舱石”地位,同时也明确其成本回收不再完全依靠发电,进而保障中长期发电容量的充裕性,助力电改纵深推进。
2023年8月8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明确了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给出指导意见,也是多年来业界期盼的一件大事。《指南》的推出,是对《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任务的分解和呼应,既表明国家对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视、对氢能相关政策细化和完善的态度,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对行业和企业的重大利好。
从前期以燃料电池等交通领域应用为主,到目前开始向上游氢气制取和储运环节发力,2023年,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全产业链全面发展新阶段。标准体系的建设,有望在推动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进一步拉升行业发展质量。
2023年12月6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示范工程集聚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超90%,首台套设备达2200多台(套),创新型设备达600多台(套),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23年,我国三代核电批量开工。福建宁德核电项目5、6号机组及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1、2号机组获核准。其中,福建宁德核电项目5、6号机组采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2023年,我国“华龙一号”已形成多机组同时在建、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格局,四代核电亦加速发展。核电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023年底,我国主流风电整机厂商陆续发布最新款陆海风电整机机型——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刷新全球陆上风机容量最高纪录,2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刷新全球海上风机单机容量最高纪录。
而就在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所用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还仅为约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4.8兆瓦。短短三年时间,投入市场的风机单机容量便快速上涨,单机容量10兆瓦的陆上风电机型已经投入使用,单机容量15兆瓦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实现并网发电,单机容量18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已正式下线。
风机大型化被视作推动风电降本的重要手段,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正让风电变得更加好用易用,也让风电走向更深更远。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市场潜力正逐步显现,风电市场的持续创新突破正为我国乃至全球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2023年,油气企业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立足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高效、高质量勘探,喜获多项成果,展现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担当新作为。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的2000米地层,中国海油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在渤海南部海域,中国海油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成为渤海油田连续3年勘探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在塔里木盆地,中国石化在顺北中部超深凝析油气新领域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2.76亿吨、天然气2093亿立方米;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设计井深达11100米的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鸣笛开钻,奏响我国“万米深井”时代序曲……
2023年,我国油气勘探领域捷报频传。这些资源的发现,将不断夯实我国能源保供“家底”,进一步筑牢我国能源安全防线。
文 本报记者 林水静 董梓童 苏南 渠沛然 杨晓冉 仲蕊 李丽旻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