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学生,每周都会在科技辅导员邵和义老师的科技创新工作室里上一次科创课。三维设计、人工智能、激光雕刻、无人机……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报名课程。
邵和义把工作室的空间一分为二,一半是课堂,一半是实验室。学生们这边学完理论知识,转身就能在操作台上实现自己的创意。
操作台上,邵和义还摆放着12年前的学生作品——智能护眼仪。“这件作品是我帮助学生落地转化的第一件科创成果,创造了近1个亿的市场成交额。”陈列的智能护眼仪已经褪色,但对邵和义而言,尤为珍贵,这是他走上青少年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
出于对发明创造和科研的热爱,拥有生物教育专业背景的邵和义,从2003年起兼职起了科技辅导员。他发现虽然同学们知识储备不多,但常有让人惊艳的创意。
2012年机械阀门隔膜阀,邵和义带的学生李林峰因为写作业时常趴在桌上,视力下降严重,在科创课上,李林峰灵光乍现,提出想发明一个儿童坐姿矫正器。
从最初的简易型铁架到最终的智能护眼仪,兼具坐姿矫正、视力保护、智能调光、休息提醒等功能,邵和义不断协助优化、申请专利。当时正在做市场营销的殷六侠在朋友聊天中偶然得知这一创意,便主动加入进来,提出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借助专业的市场服务,智能护眼仪正式售卖,在上线电商平台的第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台。12年后的今天,这一产品仍在销售。
有了成功经验借鉴,此后,邵和义带着学生成功转化了便携式榨汁杯、车用应急尿袋等5个科创成果,创造了超2亿元的市场总成交额。最近,他正在筹备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有望在今年内推出一款儿童用电安全防护装置。
殷六侠和邵和义一样,因为12年前的智能护眼仪,走上了专业的青少年科创成果转化道路。
原先,殷六侠在市场营销类公司工作,主要为电器类产品做市场策划。和邵和义深入沟通后,他惊讶地发现,不少孩子的创意是有市场价值的。最初几年,他也只是兼职参与邵和义科技创新工作室的科技成果转化。但一场中国科大教授的讲座,改变了他的职业方向。
“那位教授说,大学里有很多学生的小发明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需求,但因为不是很关键的科技成果技术攻关,申请专利后就白白浪费了。”这让殷六侠感触颇深,“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面临着相似的情境。要想源源不断地激励孩子们提出发明创意,就要打通小发明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后来他辞职创业,专门做中小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邵和义负责发现、引导机械阀门隔膜阀、优化学生的科技成果,他则负责将小发明落地产业化、市场化。
12年间,他们探索出了青少年科创成果转化的“七步法”——发起原生创意、评估发明的市场价值和需求度、布局外观和创意等专利申请、品牌营销定位、引入专业工业设计团队打磨产品、对接加工厂、上线电商平台销售。
当下,他们正在组建安徽省青少年小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联合中国科大教授等科研力量,进一步为青少年科技成果转化畅通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